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分享至手机

大师风范 光照人间--追记全国模范教师、西北大学教授侯伯宇

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

他是国际知名理论物理学家,他创立的“侯氏理论”被称为“中国的骄傲”。

虽然他去世近两年了,但他的大师风范光照人间,激励着许多人。

他叫侯伯宇,生前是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终身教授。今年3月,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追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仰望星空,书写“中国骄傲”

20世纪,物理界有两个重大的突破,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论。但这两个理论不能融洽的矛盾向人类智慧发出挑战。侯伯宇孜孜以求,终身致力于探索解决这个重大问题。

1930年9月11日,侯伯宇生于天津。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放弃了在台湾大学的学业,辗转回到北京。1956年,他考入西北大学物理系,并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后来,他又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攻读研究生,曾跟陈景润住同一间宿舍。1973年,他投身西部建设,在西北大学从事理论物理和数学物理的教学研究工作,一干就是37年。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侯伯宇致力于群论在物理学中应用的研究,解决了苏联国际群论权威未能证明的重要公理及量子化学权威未能得出的重要公式。60年代初,他参加北京层子模型工作中的对称性研究,《强子结构的层子模型研究》后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78年,他的《群论、角动量及规范场与磁单极的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3年,侯伯宇与美国学者合作推导出一系列非定域守恒流结果,运用对偶变换找到了给出所有无穷多个守恒流生成元办法。这一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冠以“H-变换”或“侯氏理论”,是当时世界上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20项现代科技成果之一,被誉为“中国的骄傲”。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家称其为国际理论物理学科的带头人,称赞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立足西部,直达国际前沿

侯伯宇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多门基础课和专业课。上世纪80年代,他一手创办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重点培养研究生、博士生。

在教学过程中,侯伯宇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努力寻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把授课内容与研究课题密切结合,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讲授国际上正在发展的最新、最先进的内容。他认为,“学生必须对本学科的全局有通盘的了解,这样才能判断学科生长点,选择能带动学科的课题。”

侯伯宇注重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经常邀请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到物理所来为学生上专业课,千方百计想办法送学生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访学进修。在他的努力下,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1985年获批为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巴丁、普里高津、哈肯、福井谦一、格罗斯、法捷耶夫等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际著名物理学家相继前来访问,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同时也为学生作报告、开讲座,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国际化的很好结合,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国际意识,有能力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前沿研究。他的《立足西北,造就直达国际前沿的理论物理研究生》的教学成果,获得1989年全国高等教育首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0多年来,侯伯宇培养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生。他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多名,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7名,许多人在读研究生期间就在现代物理前沿做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成果。如今,多数学生的研究都处于国际学术领域的前沿水平,其中有15人成为国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6人获得德国洪堡基金,4人次获得日本学术振兴基金,5人次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3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其中李卫、顾樵的研究成果被学术界冠名“侯-李变换”和“顾效应”。

中国科学院院士戴元本意味深长地说:“侯伯宇为我国理论物理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特别是对于得到广泛认可的我国理论物理‘西北军’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红烛泪尽,抱憾科学登顶

物理学家深知,超弦理论和量子场理论是数学物理以及理论物理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其中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待解决。2006年,76岁的侯伯宇敏锐注意到理论物理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开始向“数学中的几何Langlands纲领如何在量子场论和弦理论中实现”发起冲击,并组织来自国内数学和物理学界的一流学者参与到课题中。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物理学中“相当于数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的一颗明珠”。

然而,横祸飞来,一场人生大难重创了这位老科学家。2007年8月,侯伯宇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专注于课题研究,不料,噩耗从天而降:唯一的儿子和心爱的孙子在加拿大遭遇车祸,双双遇难。然而,经历这一悲剧的第二天,侯伯宇就回到办公室,第三天就又站到了讲台上。

学生们发现,侯伯宇不但没有减少课时,反而比过去更多了。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他每天都要给学生上课。这个学年中,他承担的前沿动态研究课达600个学时。

2009年11月,侯伯宇被确诊患了膀胱癌。侯伯宇身受病魔折磨,却依然放不下科研课题。不得不住院后,他曾经问医生,“能否争取三五年时间,让我把课题做出来?”

他的学生陪同他去做检查时,他还经常携带最新的论文随时研读。他对推轮椅的护士说:“请你推慢一点儿,我要看书。” 

卧床之际,他不能看科研报告了,就让学生代读,虽然他的记忆思维衰退了,却从不忘记并敦促学生:一定不要放弃学术研究。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还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誓以创新湮灭顽疾之痛苦,以创新来消灭死”。

2010年10月6日,侯伯宇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0周岁。西北大学师生自发地在学校草坪广场举行烛光悼念活动。学生们用蜡烛摆放出“侯老先生,一路走好”的字样,伴着点点烛光,表达对这位可亲可敬老人的由衷敬仰与无限哀思。 (责任编辑:常雪梅、姚奕)


  编辑:吕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