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分享至手机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校要走在前列——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解读《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全面部署。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之一,如何发挥综合优势,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进程中走在前列?近日,新华社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

  记者: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进程中,高校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陈宝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服务”要求,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我理解,高校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程中,要落实好“四个服务”,发挥好“四个作用”。

  一是树立导向,引领学术思潮,发挥“主力军”作用。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之一,理论人才荟萃,学科优势明显,研究实力雄厚,理应立时代潮头,树国家情怀,担发展重任,成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应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理论创造、学术创新引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二是立德树人,建强育人阵地,发挥“引路人”作用。高校要牢固树立为人民办教育的理想,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要以育人育才为中心强化阵地建设,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定广大师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好引路人作用。

  三是根植时代,推进实践创新,发挥“建言者”作用。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以强烈的理论勇气推进实践创新,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瞄准国家亟需、紧扣时代主题、前瞻重大战略,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社会服务和舆论引导功能,为党和人民发挥好建言者作用。

  四是面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发挥“高架桥”作用。面对世界大变革的新时代,面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期待,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提炼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打造有标识性的新概念,提升文化自信,创造中国话语。要吸收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包容互鉴,融通共享,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进步提供精神指引,发挥好“高架桥”作用。

  记者:目前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什么?

  陈宝生: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成绩突出、但问题还不少,成果丰硕、但质量还不高,底蕴厚重、但活力还不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承担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4万多项,出版著作约11万部,发表论文131万篇,提交各类咨政报告4.3万篇,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原创能力还不强;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固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够深入;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还存在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等等。

  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路线图与指南针,加快战略部署、加快工作落实、加快创新发展,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教材体系、评价体系。

  记者:如何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编辑:闫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