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分享至手机

教育时论:用"五大理念"引领"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

    “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也是推动“十三五”期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用创新发展理念引领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

  五中全会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经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过去那种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以牺牲环境和透支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就需要创造新的发展模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教育与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的,它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从国际经验看,凡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如韩国、日本等,都是依靠教育的力量,依靠创新取得成功的。

  因此,全面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

  从人才成长与科学研究的规律来看,创新教育尤其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保护好奇心。好奇心是打开未知世界之门的钥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应该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养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二是尊重差异性。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力与可能。整齐划一的教育,分数第一的学校,永远不会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应该给每个人最大的发展空间,帮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三是树立自信心。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应该鼓励学生向未知的世界挑战,向自己的潜能挑战,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战胜困难与战胜自我的感觉。四是培养意志力。科学研究与创造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可能有所成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学会顽强地应对困难,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用协调发展理念引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与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五中全会提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在效率优先、重点建设的政策导向和错误政绩观的影响下,我国教育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一是区域教育发展不协调。东西部教育差距较大,如上海小学生生均教育经费是贵州的7倍,初中生生均教育经费是江西的近10倍。城乡教育不协调,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和农村教育的硬件及软件相差很大,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与城市有很大差距。二是不同类型的教育发展不协调,如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地方高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家庭教育、特殊教育等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三是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不协调。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养成,重分数轻做人的情况比较严重。

  根据协调发展的理念,全会提出要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办好特殊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按照全会的要求,应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在国家教育投入优先向西部地区、边远农村倾斜的同时,省级政府应该大力缩小县域内的城乡差异、校际差异。要遵循“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合理规划好农村学校。探索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探索城乡互补的新机制,并对已经形成的区域教育规划作出必要调整,突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对于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如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地方高校,以及家庭教育、特殊教育等,也应该加大扶持力度。

  同时,《建议》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教育全过程,这对于改变过去以应试教育为中心,分数至上的不协调现象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在教育上也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

  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生命教育与生态教育

 五中全会提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从教育的视角出发,家园的环境建设,可以分为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建设,分别对应着生命教育和生态教育。

  以人为本,重视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一章中明确提出了“学会生存”和“重视生命教育”等重要理念,我国的生命教育由此进入全面深入探索的全新阶段。

  生命是大自然最为神奇的创造。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般的存在。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因自主而积极发展,因超越而幸福完整。由个体物质存在的自然生命,个体与人、自然、社会形成的交互关系的社会生命,个体的情感、观念、思想、信仰等价值体系的精神生命,集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才形成一个立体的人。

  以此反观我们的教育,就不难发现:如今越来越早就开始的严密应试训练,不仅轻视生命的长度,同时也极大缩减生命所能达到的应有宽度,弱化了生命所能达到的应有高度。一个人的生命欠缺了应有的长度、宽度与高度,那么他所能发挥的创造力就极为有限。


  编辑:王彦

上一篇:
下一篇: